您现在的位置是 : 首页  >  行业聚焦  > 正文

环球今头条!明知买回来落灰,仍然管不住自己的手…… | 睡前聊一会儿

日期:2023-04-22 09:12:01 来源:人民日报评论
睡前聊一会儿,梦中有世界,听众朋友,你好。

造型不一的马克杯、设计独特的小家具、包装精致的美妆产品、软萌可爱的玩偶……这些物品都有着一个共同特点:好看,却不一定实用。网友们将这一类物品戏称为“美丽废物”,总是买的时候特喜欢、买回家就“吃灰”。不知你家里有没有同款?今天,我们就来聊一聊这个话题。


(资料图)

“真的好看,也是真的鸡肋”“除了漂亮,一无是处”“买回来落灰”……打开社交平台,网友们看似不遗余力吐槽自己买过的“美丽废物”,但照片上装得满满当当的橱柜,却将他们“明知无用还想买”的心态展露无遗。不仅要买,还要精心收纳展示;同样的物件明明高度相似,他们却能如数家珍分享每一个的独特之处……透过这些细节,足见他们乐在其中。

想买想得不行、买了根本没用、想扔却不舍得,“美丽废物”的魅力,究竟从何而来?有网友这样描述自己的购买心态:“我知道买回来不会用,但只要好看,就能让我开心!”实际上,所谓“废物”是从实用价值作出的评价,但对于喜爱的人来说,这些物件的审美价值更为他们所看重。所谓“无用美学”,或美或萌,又或怪异有趣,总能博人欢心。一个个精致碗碟,盛放着对生活的热爱;冰箱上贴满的冰箱贴,是通往一段段回忆的钥匙;毛茸茸的玩偶,包裹着稚嫩童心……看似无用的物件蕴含着不可替代的治愈力量,让人们在忙碌中得以喘息,是生活不可缺少的调味剂。

由此而言,“美丽废物”是典型的“花钱买开心”。有研究人员通过实验发现,购物确实会在一定程度上对人们的负面情绪产生积极影响。心理学家认为,在复杂的工作后掏出手机、打开购物软件,能够让大脑得到休整,提升精神状态。基于相似的原理,有人提出了“零售疗法”,即通过购物来实现自我调节、释放压力、缓解负面情绪等的自我疗愈方法。如果说以往人们更偏好实用性强的商品,随着悦己经济的发展,时下越来越多人愿意为能愉悦自我的东西买单,“颜值即正义”“买个开心”“买个喜欢”。

其实,“美丽废物”并非新鲜事物。从宝石、标本,到邮票、烟标,再到书画、瓷器,很多传统收藏品何尝不是好看而无用的非必需品!只不过,这些藏品除了具有文化价值、审美价值外,往往也具有经济价值。而时下人们积攒的“美丽废物”,早已不限于手办、球鞋,甚至可能只是一块橡皮、一副耳机、一个水杯。这些藏品未必有丰富故事,未必有成熟市场,未必有庞大爱好者群体,而是具有更强的个人属性。只要能在寻觅淘宝、收纳把玩中带来快乐,何必关注外在价值呢!

买买买能够带来快乐。但也要看到,这种快乐是短暂的,长期依赖这样的即时反馈,会削弱对延迟反馈的耐心和满足感,转而陷入强迫性消费。相关调查发现,55%曾经接受“零售疗法”的人,都因为超出预期的消费而变得更加焦虑。在这种焦躁和自责下,他们又通过再一次的狂购物来缓解负面情绪,由此陷入恶性循环。摆在家里的“美丽废物”,不仅仅造成经济负担,还为人们带来收纳难、保管难、占据空间多等现实问题。正所谓“华而不实,怨之所聚也”,“美丽废物”始终面临着“相看两生厌”的风险,在繁琐细碎中消磨人们的热爱。

从实用主义,到无用美学,背后是人们消费观念的日趋多样化,折射着人们的消费能力日渐提升。有人觉得“钱要花在刀刃上”,有人觉得“千金难买我高兴”,还有人“买的时候有多冲动,搬家时就有多后悔”,究其根本,都是从生活现状出发,追求个人体验。生活不会一成不变,消费观念也不用非此即彼,在经济可承受范围内,选择喜欢、适度的消费方式,愉悦身心,改善生活,何乐而不为呢?

这正是:

无用美学?

实用主义?

适合自己,

无可非议。

大家晚安!

(人民日报中央厨房·思聊工作室·徐之)


标签:

推荐